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当代延安人的风采
2012-11-07 15:51

当代延安人的风采

      11月4日,北京下了2012年的第一场雪。这一天笔者在朝阳区一个温暖的驿站,认识了一位普通也不普通的延安人——缑军安。
 
      1968年12月8日,农历腊月初八日佛祖成道节,缑军安出生在延安直罗镇。2000年到北京后,他帮助老表打理一个叫“八大碗饭店”的小饭店,他接手后将饭店改名为“都市村庄”,因为他是延安人,又当过兵,他就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延安和延安精神。于是就在饭店写了“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宣传传统文化和延安的标语。在北京的人非常给面子,饭店生意红火,人来人往应接不暇。当时在饭店经营中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特别是宣传延安精神和“节约每一粒粮食”的活动。当时有16家媒体进行过报道,并对这一活动给予了肯定。一位文化部门的领导知道后说,“感谢缑军安,为北京青少年节约粮食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缑军安还在北京东五环外开办了“红色文化饮食村”,组织了红色文化小分队,对很多老前辈进行了慰问,感动了很多人,并且还为陕北的土特产品进北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
      通过这些活动,缑军安深深地认识到两个资源群体和她的品牌价值:一个是“延安精神及其品牌价值”;另一个是“知青群体的资源和她的品牌价值”。家乡延安和工作地北京是中国两个红色文化中心,不仅能带给每一个中国人无穷的力量和情怀,更是催生了缑军安更深层次的红色情怀。对于缑军安而言,经过在北京的一系列活动,这种情怀和认识已经由自发上升到了自觉。
   2003年,缑军安在北京创办了黄土人家饭店,建立北京延安知青联谊中心,广泛联系在延安插过队的北京知青,一时间他被称为“知青活动家”、“义气哥”,一位老干部说,“从他身上看到了陕北人的厚道和义气”。一年后,缑军安的事业继续发展壮大,创建了北京红色饮食文化中心;缑军安是个思想极为活跃的人,他看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干到底,他打比方说延安和北京就像一副扁担的两头,而他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当个挑起扁担的人。
作为延安人,缑军安现在就是一个心思,使出全身解数宣传延安、宣传延安精神,整合社会优势资源,为延安做贡献,为宣传延安做贡献,为宣传家乡做贡献,为发展家乡做贡献。
 
      延安是革命圣地,红色文化是延安的根基。为了这个根基更加牢固,缑军安拍起了电影,由他倡导投资的电影《情归延安》即将播出,那是一部反映北京知青情系延安教育的感人故事,片中不乏有延安直罗镇的美丽风光。
  缑军安一心想着为家乡父老乡亲做点有意义的事情。2005年陕北同乡会周明会长题写了“延安土特产品展销会”,最近邀请了延安原常务副书记、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现任国务院信息司司长忽培元为延安富县生态有机苹果题写了品牌名称“延安富红”(现已注册商标)。近期即将开展富红苹果北京推介会,为延安富红苹果进入部队、武警、党政机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吃延安苹果,学延安精神”、“吃延安苹果,支持老区文化建设”。
       为了宣传延安文化,2006年缑军安与人联合组建了“创意延安文化展示中心”,并在第二年就组织了第一届直罗镇红色文化座谈会;把那个在红军进陕北打过第一次大仗——“直罗大捷”的直罗镇小城的昨天和今天,第一次系统地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2008年9月缑军安为给家乡的建设再助力,在组织了多种联谊活动的同时,邀请了多位北京有关领导干部回延安直罗考察,并给延安直罗人民带去了更为直接的帮助和鼓励。
  2010年,为了家乡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更上一层楼,缑军安成功联络组织了“直罗镇红色旅游文化开发研讨会”,并为直罗镇争取到“红色旅游文化名镇”的称号。随后,组织国家级专家多次论证并针对直罗镇红色爱国主义文化在北京进行大规模的宣传;2011年4月底,建党九十周年前夕,在北京又召开了大型《五星红旗诗歌朗诵、直罗镇红色文化座谈会》,老红军王定国和部分参加过直罗镇战役的将帅的子女及中央相关部门的老同志老领导参加了这次隆重的活动,对提升直罗镇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3年他还将进行延安主题电影策划拍摄,《苹果红了》和《富红》等几部电影正在酝酿之中。还将筹划延安直罗大捷77周年全国书法大奖赛;筹划体验延安老区全国绘画摄影艺术大赛;联系筹办在延安直罗创建全国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等。
      2012年10月30日,缑军安组织北京部分书画名家在北京望京举办了座谈会,计划11月中旬组织书画名家延安直罗行,为将家乡延安直罗镇打造成西部红色文化名镇东奔西走。
 
      在缑军安心中还有一幅幅正在酝酿的家乡文化盛会美景,一个个弘扬延安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精彩绝伦的文化大餐,一个个促进家乡延安与首都北京互动交流的贸易活动。一个普通的延安人,不计个人得失,将家乡延安的兴旺当做自己的事业,将弘扬国家红色文化的事业落实到个人的具体行动中,让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延安人的胸怀和崭新的时代风采。
                                                                                                                                                                                                              (撰稿人:邓茂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