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电影《药狗》:一条狗改变一个人的良心
2013-06-09 16:09

电影《药狗》:一条狗改变一个人的良心

   评论员 君子行将
   近日,笔者有幸观看了袁一木导演的微电影《药狗》内部放映会,改影片虽然不足十分钟,却因为一条狗让笔者深深的感动。可以说,电影《药狗》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诠释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转折。

   影片中饰演魁子的青年演员曹银澈可谓不惜血本从让自己的形象败坏到底,又到细心革命重做人。魁子在影片前期的生存模式,也是当下被新闻媒体多次报道的某某地区狗被药死,某某地区狗批量丢失等消息。真可谓“狗不敢出门,人自危。”连狗这个与人类朝夕相处若千年的朋友都成为人们的盘中之物,如果再想想是否会出现《药人》这样的影片呢,那么就将更加恐怖万分,人人相见,处处相防,实乃可悲!

     中国人几千年都秉持儒家的观念,认为“人性本善”。中国人常说“良心发现”,这个俗语便是“性善论”最好的注脚。孟子道性善,他相信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即良心。(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 《孟子·告子上》 ) 孟子还提出“四心说”,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种“良心”是与生俱来的,所谓“天命之性”。

    然而既然“人性本善”,“恶”从何而来?因为天性受到私欲的蒙蔽。王阳明在《大学问》里说小人“动于欲,蔽于私,而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则将戕物纪类,无所不为”。唐代李翱在《复性书》中认为无论圣人百姓,“性”都是一样的,纯净无暇,只是百姓往往受到“情”的遮蔽,看不见自己的“性”。他说:“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过也,七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充也。”他打比方说,水火本是纯净的,只是因为沙和烟,水才变得浑浊,火才变得阴郁,“沙”和“烟”,犹如人之情,虽暂时遮蔽纯洁的本性,却无损于“性”本身。

    电影《药狗》把几个文化领袖的精神演艺的淋漓尽致,而主角是一条狗,况人呼?狗把衔来之食物去救济贫困,而人却将完好之物去行毒害生灵之事,人畜之间不外乎有如此大的区别,向善之心,笔者想人人皆有,一切皆需闭口而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