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互联网金融做社交营销:可以“骚”一点儿
2014-08-14 10:24

互联网金融做社交营销:可以“骚”一点儿

      都知道社交媒体是个好玩意儿,现在也被互联网金融盯上了。社交媒体的几个好处:低成本、传播快、覆盖广、效果明显等,都是互联网金融想要的,非常适合推各种活动。搞金融的,一般脑子比较活,每天想的都是颠覆、规则级别的事,真要跟社交媒体彰显的自由属性相结合,各种可能性都会有的。

      在中国这看,金融从传统形式走到互联网,再走到互联网的根——社会化,才用了短短个把月而已,现在第一步想干的事,还是营销。组织者不管是不花钱、少花钱还是多花钱,起码都能明白一个道理:只为结果。

      在跟随网贷平台财路通一起做社会化营销项目的时候,笔者就考虑过一个问题:金融从传统形式一路狂奔到社会化营销,步子是不是太大了、太快了?

     “骚”起来

      金融业是传统行业中保守派的典型代表,即便是在互联网发达的美国,传统金融行业对于社交媒体的态度也不是特别主动。Facebook、推特、YouTube等从来不是金融企业营销的首选工具,虽然近几年有一定改观,甚至一些金融企业也会制定社交媒体营销战略,但相比来说,真正落地到社交媒体的活动数量仍有极大的增长空间。

      问题在企业和营销对象双方都缺乏对互动过程的信任感。介入社交媒体,第一步是建立窗口,这一步并不难,传统金融企业在社交媒体上建立账号的案例越来越多,只是后期的交互出现了问题。企业如果只是发布金融主题资讯而不注重对“陌生朋友”的请求作出及时回应,将让整个互动过程变得枯燥和低效。

      实际上,私人资产较高的个人用户在社交媒体上通常非常活跃,这些用户的本质特征就是高智商且能动性强(否则哪能比别人赚更多的钱),因为社交媒体从地理位置上不受地域限制,所以更增强了这部分用户的互动自由性,对他们来讲,社交媒体是与金融服务业交流的最佳工具,而现实情况是,金融业一板一眼的冷面孔,吓到他们了。

      当然,积极主动地介入社交媒体,金融行业有自己的担忧。尤其在国内,监管、声誉、隐私、安全、风险,哪个理由单独拿出来都可以让金融业对社交媒体表现退避。但社交媒体说白了就是渠道,对于在传统形式下长于渠道管理的金融企业来说,通过增加用户问询反应速度、主动吸引用户参与营销活动、及时更新金融服务项目、拓展社交媒体应用形式等动作,再借以权衡时间成本投入产出,必能构建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对传统金融企业的信任体系。

     “豁”出去

     “豁”出去,主要是为了让用户真的感觉到爽。怎么爽?财路通靠的是真金白银的奖励,用户现在喜欢什么,那就给他!当然,干出这事一是要靠勇气,二是要靠财力,三是要靠精准定位,缺一不可,不然真得变成“打水漂”了。

      勇气和财力那是硬指标。想说说软指标:精准定位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社交平台上体现得更多。

      用户使用社交媒体时会产生信息数据,包括言论、交易、下载动作、人际关系等。这些数据对于分析个人信用具有很高价值,相比简单粗暴的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的用户在信息数据的层面上更容易接受分析和管理。另一个维度是,金融与普通用户之间,一定存在着地理距离,只不过或近或远。社交媒体可以帮助屏蔽金融与用户的地理距离,为双方营造一个即时互动的通信环境。最后的优势是社交媒体的分享属性,用户与用户之间会将投资经验、方案、理念、策略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分享,既增加了用户对金融社交媒体平台的黏性,也能降低金融平台对潜在用户的教育成本。

      笔者能感觉到,财路通近期做社交媒体营销,是真的做到了“豁出去”。从传统行业一路跨步过来,再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做营销,这是传统金融行业在互联网上的又一次大胆尝试。步子迈的大没关系,迈得稳就扯不着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