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持续重阳节敬老热度 “60+”社团为老人献爱心
2014-10-27 15:47

持续重阳节敬老热度 “60+”社团为老人献爱心

近日,全国居家养老状况调查组委会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共同发起以“谁言寸草心 家书抵万金”为主题的“给爸爸妈妈写封亲笔信”活动,通过写一封亲笔信,表达对父母的感激或思念之情,给予父母们情感的温暖和关怀,向全社会传递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在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北京京西国际学校“60+”助老社团团长钟育浩现场宣读了积极响应主题活动的誓词,为响应本次活动的倡议,学生们将亲手为留守老人,以及敬老院中的老人们写一封特具有别意义的温情“家书”,让每一位老人收到一份惊喜和一份温暖。

社团团长钟育浩现场宣读誓词

现场气氛热烈

10月26日,“60+”社团特地前往距京西学校半小时车程的来广营养老院,将他们的亲笔书信交到老人手中并为老人精心准备了文艺节目。在场的老人们纷纷表示,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孙子孙女一般,心里非常温暖。

“60+”成员为老人们表演吉他

   “60+”-国际学生助老社团介绍

  “60+”团体的发起人钟育浩是北京京西学校高三学生。在就读过程中,他参加过多个学生公益团体。他开始注意到当时学校中还没有一个专门照顾老年人的社团。通过网络搜索,他发现自计划生育政策实行至今,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空巢、独居老年人增多。本着“善待老人,及时行孝”的理念,小伙伴们下定决心“尽最大的力量帮助60岁以上的老人们”。“60+”学生社团因此得名,自成立至今已经有超过30名成员,值得一提的是,“60+”的成员们有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和美国学生,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们,本着对中国敬老孝亲传统文化的热爱走在一起,下定决心要为老人们做些实事。

老人们为喜爱的节目鼓掌喝彩

在2013年全国中学生实践挑战赛中,“60+”的助老项目获得了公益类前十的奖项。钟育浩表示,作为社团发起人,他非常鼓励团员们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融入创造力。在学校中,“60+”组织了各种有意思的活动,为老人们筹集善款。上学期,他们在初中部组织了两场射击游戏,筹得500多元资金。此外,同学们还在校销售亲手制作的蛋糕,饮料。这样既能培养社会责任感,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60+”的行动同样得到了校方的大力支持,学校特别将校方设立的慈善基金奖给“60+”的孩子们。美籍校长鲁国义表示:“培养社会责任感是我们教育学生的重要理念,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为社会多做贡献是他们的目标。所以校方会大力支持“60+”这样的助老项目,鼓励学生集思广益,用自己的创意来做公益,并有组织的参与实践活动。于是我们将学校设立的公益基金颁发给孩子们,作为他们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嘉奖。”在得到学校的资金鼓励后,孩子们用这笔钱给养老院添置了棉袄和电暖气,让老人们度过温暖的冬天。

老人们穿着“60+”捐赠的棉袄

   “60+”的未来-养老产业生力军

 当今,中国老龄人口接近两亿,空巢老人比例超过一半。八成以上老人患有慢性疾病。养老已经是全社会需关注的问题。在全社会大大小小的助老社团中,钟育浩的“60+”可算是一支特别的队伍。一群十几岁的中学生,用实际行动坚持支持敬老、助老,他们的举动也获得了各方的认可:除了校方的大力支持,养老院的领导也表示,老年人很喜欢这些孩子,并表示随时欢迎他们探访。同样的,学生家长也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钟妈妈表示:“敬老、爱老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这样的理念一定要在小孩心中传承下去。我希望即使小钟毕业后,“60+”也要继续运转下去。”对于得到的支持,钟育浩表示非常感动:“各方的支持让我们坚定了助老的决心,并要把助老活动做大规模。在未来要保证“60+”能继续下去,我会在我毕业前培养和培训有领导才能的“60+”成员,让他们继续带领社团前进。我会采用投票竞选的方式选出“60+”俱乐部的新的主席、会计、活动策划等等。将来我出国读大学以后,也要在那边建立助老社团,这样“60+”就能扩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社团了。”

“60+”全体团员与老人们合影留念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今中国全民参与养老活动的大环境下,钟育浩和“60+”学生助老团体将这种精神在年轻一代中发扬光大。这群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们有朝气,有热情,想法新颖,善良可爱,对社会敬老、助老有着积极、正面的效应。从小从事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让孩子们对自己的未来、社会的未来充满希望。钟育浩乐观地表示:“我一直很相信‘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如果我和我的团队能帮助、关爱社会中更多的老年人,等到我们自己也双鬓斑白时,自然也会有新一代的年轻人来关爱我们。”这是钟育浩对自己老年生活的展望,也是未来中国社会养老事业完善发展的蓝图。我们欣慰地看到,尊老爱老的中国传统美德已在这群不同国籍的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随着他们的成长,这种精神必将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