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绿色产业园的“筑梦”之路
2019-01-16 17:59

绿色产业园的“筑梦”之路

原标题:绿色产业园的“筑梦”之路

本报记者 丁玉梅

8月16日,在海晏县绿色文化产业园,周太加摆弄着橱柜里的玉简,橱柜另一边的空地上,陈列的马、牛、羊动物标本栩栩如生。从一个个体户到独自成立公司,年收入从几万元变成十几万元,是海晏县文化产业园让这个出生在牧区的年轻小伙子,在逐梦的道路上变得不再艰难。

2017年10月,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绿色文化产业园正式开园,这是海晏县探索推进工业转型进程中的一大创举,也是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的有力平台。该园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00.20公顷,是以文化旅游产业园为主,集农牧业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三园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

“去年,有经信局和就业局的人到我的店里来找我,他们知道我在做民族工艺品,建议我成立自己的公司,到绿色文化产业园孵化,3年内免店面的租费。”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周太加记忆犹新,因为这件事对他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

今年32岁的周太加来自甘子河乡托华村,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2007年开始接触玉简,做起了原石的加工。但是他发现,仅仅做玉石加工太单一,收入也不是很多,而后他父亲做动物标本的手艺给了他新的启示。2011年周太加开始一边做玉石加工,一边和父亲学起了动物标本的制作。

去年6月他关了街上的店铺,成立青海海晏牧羊人民族特色工艺品制作有限责任公司,进驻到产业园。不再是一个个体户了,经营理念也要跟着变化,年底在就业局的安排下,周太加出省到青岛接受培训,经营思路有了,想法更多了,销售渠道增多了…… (下转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