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艾媒发布人工智能专项调研 两大职业被网民看衰或被取代
2017-05-23 15:07

艾媒发布人工智能专项调研 两大职业被网民看衰或被取代

被誉为全球开发者“四大春晚”之一的谷歌I/O大会刚刚落下帷幕,皮菜一番“Google已经从一家移动为先的公司转而成为了一家人工智能为先的公司”的言论势必为全世界范围内的人工智能热再添上一把火。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的发展状况如何?中国民众又是怎样看待人工智能技术的呢?近日,全球首家开展人工智能行为数据挖掘与前瞻性研究的权威第三方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中,基于大量现实数据分析和调研,对国际与国内人工智能发展的研究,以及中国手机网民对于人工智能的看法,进行了全方位细致的介绍,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网民普遍看好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生活化、便利化应用最受期待,体力劳动被认为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人工智能利大于弊 生活化应用受期待

报告分析认为,2016年是全球“人工智能革命年”。随着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各领域发展的全面加速,中国手机网民对 人工智能的认知正逐步提升。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对于人工智能发展“非常关心”的中国手机网民占比为19.2%,“比较关心”的占比为48.7%,而“比较不关心”或“完全不关心”的占比合计仅有5.2%。人工智能在媒体端的频繁露出,进一步助推大众对产业的的关注热度。

对于国内手机网民看好的人工智能的利处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的便利化上。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就目前人工智能在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而言,2017年, 46.0%中国手机网民认可智能语音识别的发展水平,占比居首位,而智能家居、机器人则分别以40.5%和31.7%的占比紧随其后,相比之下,智能金融、智能安防等更为高端的应用功能获网民认可的占比均在6%左右,仍有较大进步空间。而对于人工智能未来应用的价值判断中,智能家居、智能驾驶、机器人这三项贴近生活的应用继续领跑,其发展价值分别为41.0%,33.7%和31.5%的手机网民所看好。

值得关注的是,备受互联网和手机巨头青睐的可穿戴设备,在上述两项调查中的表现略显惨淡,14.1%的中国手机网民认可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水平,而认为其在未来最具发展价值的手机网民占比仅为9.2%,这或许与智能可穿戴设备目前就已暴露出的“实用性差”的问题有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手机网民对于人工智能生活化应用的期待。

人工智能带动职业变革 体力劳动最可能被取代

虽然对人工智能的生活化应用翘首以待,但在人工智能对人类部分基础职业的取代性上,中国手机网民也有着清醒的认识。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手机网民中在对人工智能取代职业的调查中,46.0%手机网民认为普通技工这一职位将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而退出劳动力市场,服务从业者和创作者则以40.8%和20.2%分列第二三位,经营者和公关岗位等更多强调脑力劳动的职业被取代的可能性则较低,占比分别为5.7%和5.9%,人工智能对基础性职业和体力劳动的取代已在网民群体中得到认可。

另外,中国手机网民对人工智能的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17年中国手机网民对人工智能了解程度的调查中,接近半数选择了“一般”,占47.4%,而认为“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的手机网民合计占比26.9%,与“比较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的手机网民占比(25.7%)基本持平,可见中国手机网民在对自身人工智能的知识体系上并不十分自信。但同时,中国手机网民对人工智能领域保持着较大的热情,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认为“比较有必要”或“完全没必要”在国家层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中国手机网民占比合计仅占4.2%。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从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角度分析,良好的社会知识储备和认知环境将会是重要的基础性因素。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和普及,网民群体对于人工智能的价值评判和认知或许会产生新的变化。

科技革命潮流难改 中国拥抱智能未来

与国内手机网民对于人工智能的乐观看法一致,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在2015年以来,一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15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年,尽管2016年资本市场回归理性的趋势渐强,人工智能创业仍十分火热,相关的研究正处于爆发期。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00.60亿元,年增长率为43.3%,高于2015年的年增长率35.8%,根据预测,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的年增长率在未来两年内仍会走高,预计到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344.3亿,届时,中国手机网民最为期待的人工智能应用或将真实落地,为大众生活带来切实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