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种菜能手马文明
2018-04-09 09:02

种菜能手马文明

原标题:种菜能手马文明

本报实习记者 栾雨嘉

3月15日,我们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镇阿乙亥村三社马文明的家庭农场。

这几年,马文明通过各级政府的扶持和自身的努力,不仅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场主,还成为邻里竞相模仿学习的典型。

39岁的马文明一直有一个农业梦:承包土地,搞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经营,给自己打工,自己做老板。2009年,他用打工积累的2万元加上贷款、借款共计12.8万元,承包了3.33公顷的土地开始搞菜花、笋子等蔬菜种植,创业之路从此开启。

刚开始起步,缺资金,没技术,少经验,他的蔬菜没品质、没品相,摸不清市场规律,拉到市场上也没人要。为了卖菜,马文明经常三四天睡在车里,自己的菜要么贱卖了要么就烂掉了,最穷的时候连18元一把的铁锹都买不起。就这样,他种了三年,也赔了三年。干着只赔不赚的买卖,家人谁都不乐意。媳妇气得跑回了娘家,父亲总念叨“苦死了,没享福”。也只有马文明不死心:“开弓没有回头箭”。

亏吃得多了,也逐渐有了经验。

2012年,马文明开始记笔记,记播种的日期,种植品种,农药、肥料使用等,还有一些小心得,供自己总结经验;他还在一亩三分地上做起了品种对照实验,一个菜买九个品种,将这九个品种在同等条件下统一管理,择优录取土地适应能力强、品质最好的,将它们进行大规模种植;为了保证种出来的菜花品相好,烈日最毒的时候他跑到地里用菜叶把一棵棵菜花全部盖上,防止菜花被太阳晒黄。从育苗、移苗、防病虫害、施肥、浇水等田间管理的各个方面,他都亲力亲为,严格把关。

每年的5月到11月,他每天都是凌晨3点起床,将蔬菜打包装车后,拉到共和县的百佳市场里销售。他说:“我打包蔬菜时,菜的品质品相从上到下一个样,不会上面放好的,下面放烂的,这时候我就把自己当客户,换位思考消费者想要什么样的产品。”

慢慢的,由于信誉高,蔬菜品质品相好,马文明的产品成为了菜商们的抢手货,有时候拉着4、5个品种,三四千斤的蔬菜,一小时全部售空,从2013年开始,他一年收入达到了8万多元。

2015年,他又流转了村里2.67公顷的土地,新建了11座高标准的蔬菜大棚,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龙羊峡文明蔬菜水果种植家庭农场,2016年,他又想搞南果北种,种植高原特色水果。借着去张掖学习的机会,引进了木瓜、火龙果、草莓、枇杷、葡萄等特色水果新品种,就等今年5月挂果采摘。2017年又扩建规模,同年被省农牧厅评为“新型职业农牧民典型”。

“照看蔬菜水果的时间久了,除了和它们没谈话外,我们心有灵犀。它们是渴了、饿了、生病了还是要施肥,我看上一眼就知道。只有把它们装在心里,用心付出,才会有感情。”马文明把自己的汗与泪洒进了田间地头。

农业不是用嘴说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看着自己一手打拼下来的事业逐渐开花结果,他也总是饮水思源,忘不了那些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乡亲们。一方面,他自掏腰包为村里家庭经济困难或者因病卧床不起的孤寡老人买米买面;另一方面,他的农场也解决了村里贫困户、留守妇女等500多个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累计支付劳动报酬17多万元,并且他向乡亲们承诺,支付的日工资比别人家高出20元。

今年,他打算引进美国车厘子、杨梅、桑葚、柠檬、番石榴等水果品种,建一个集餐饮、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采摘园。“凡事我都要走在前面,抢占先机。大家看我种植露天蔬菜取得了好的效益,也跟着种,他们种蔬菜的时候我就去种高原特色水果,等到他们种水果的时候可能我又琢磨干别的什么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只有不断进步,大家才能一起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