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曹和平:城市发展要有本清晰的人才账
2018-04-09 09:02

曹和平:城市发展要有本清晰的人才账

原标题:曹和平:城市发展要有本清晰的人才账

  去年以来,我国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引进人才的力度超过国家中心城市,一些地方中心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在人才引进的政策支持力度上也不遑多让。今年以来,人才引进的优惠条件不仅向户籍、住房和收入等靠拢,而且还注重留住人才的软环境和职业宜居环境建设。

  事实上,城市间人才资源的竞争还波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时间,高端人力资源支持先进产业,先进产业催生世界城市,世界城市托举世纪大国,成为我国前沿城市寻求新一轮增长的共识。

  人才引进争夺战略背后的动力是什么?还是从国民经济体系对人力资源的内在需求变化来讨论为好。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处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体系的低端,加工制造和出口导向经济作为增长的主要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的主要是劳动的体力资源,劳动的智力资源需要不是很高。随着投资拉动和出口导向战略的成功,当国民经济体系由产业链的低端爬向中端并向中高端、甚至部分领域向高端爬升,并在个别领域出现赶超趋势的时候,人力资源中的智力资源变得相对重要。

  不过,各城市展开激烈人才竞争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人才引进的累积后果。一个是高端人力资源供给总量不足,但局部过剩。比如,城市发展向创新驱动和消费拉动型转换,短时间内在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型主体以及创意设计等领域出现人才短缺。但大学因课程体系、系科建设等落后现实,没有完全预见城市经济需求。结果出现一方面不加甄别地快速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在人才结构上不见得能够与当地的经济板块需求相对应。城市不妨和高校形成某种合作机制,在人力资源方面提出要求,以达到更好的人才供需平衡。同时,给待引进人才设置过渡期和适应期,等通过后再落实户籍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这样可以使各类配套资源更好地发挥效果。

  另一个后果是城市人力资源引进竞争加剧,不管专业和技能对口与否照单全收,可能会对教育部门,特别是高校形成一种信号失真导向,认为他们的毕业生去向好,就业率高,在学科体系设置上固化原有格局,造成资源配置城市之外、国家之内的浪费。因而,各城市都应该有一本清晰的人力资源需求账本,国家也应有总的政策指引。

  放眼世界,各国劳动就业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这可以解释为,数字经济和智能技术成分渗透到大车间制造经济之中,其带来的就业需求远高于纯粹的制造业。在这种条件下,还应看到一重,即世界上哪一座城市、哪一个国家在人力资源争夺战方面的智慧成分更高,才能真正不负新时代的机遇,走向经济发展的前沿。(作者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