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金融的未来:拥抱科技 主动改变
2018-04-12 11:10

金融的未来:拥抱科技 主动改变

原标题:金融的未来:拥抱科技 主动改变

  ■ 本报记者 王培琳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在我国迅猛发展。今年我国将大幅度放开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金融发展又将面临怎么样的挑战?今天,国内外金融行业专家齐聚博鳌,并在“金融的未来:改变,还是被改变?”分论坛上发表真知灼见。

  金融和科技是分不开的,科技的进步也在倒逼着传统银行不断创新。

  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认为,未来银行的发展就是要拥抱科技。这一点得到了与会嘉宾的普遍认同。

  “多年来,银行积累了很多客户资源、资金流量,而科技企业可以给银行提供虚拟空间,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方面的操作,所以他们的优势互补肯定会1+1大于2。”马蔚华认为,金融业本身可能有较大的IT力量,但和金融科技公司结合是一个趋势。目前一些大型金融中心,比如伦敦、纽约、新加坡、香港,都在建立金融中心+科技的双中心。

  “传统银行在拥抱新科技,监管机构也要拥抱新科技。这就要求日后的金融监管要跟上潮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国互联网协会会长李东荣说,金融监管体系要适合国情,应该与时俱进,对一些金融创新,要给它一定的观察空间,同时也要防止过度创新或者是创新不当,甚至是伪创新。

  对此,马蔚华表示赞同。“金融监管应处理好创新和防范风险的平衡问题。”马蔚华说,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一样,要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合理创新。

  对于我国刚刚宣布的“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范围”政策,英国保诚CEO迈克表示期待,他相信他们会在中国市场推出更多产品。

  众安保险CEO陈劲说,我国过去十几年的金融发展,让大家看到,开放会加剧竞争,使得国内的金融机构不断地提升效率。因此,开放是充满机遇的。

  面对金融行业更加开放的形式,我国的金融企业该怎么做呢?马蔚华表示,在零售行业,本土金融行业有着更多的优势,可以继续发挥优势。但是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就需要中国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这一点应多向外资银行学习经验。

  (本报博鳌4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