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产房外科手术为新生儿“重塑”手臂
2019-01-16 17:59

产房外科手术为新生儿“重塑”手臂

原标题:产房外科手术为新生儿“重塑”手臂

  ■ 本报记者 孙婧

  刚出生的宝宝,才从产房出来,就上了外科手术台。今年7月26日,三亚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儿外科、新生儿科、麻醉科、检验科及影像科多科室协作,为一名上臂发育畸形的新生儿实施切除手术,刷新了我省手术时龄最小新生儿记录。目前,经过术后治疗与护理,小宝宝已经痊愈出院。

  宝宝刚出生便上了手术台

  孩子的妈妈苏女士早在孕中后期的超声检查中就已发现,胎儿右臂有一明显囊性包块,大小约68mm×42mm,是一种先天性的出生结构畸形。

  这个消息对苏女士一家来说无疑晴天霹雳。在预产期前3周时,苏女士向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寻求帮助。科室主任医师张轶男经过病情分析,结合孕妇和胎儿的各种情况,做出了大胆的决定:联系妇产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科、麻醉科等多个相关科室的医生,为这个先天性出生结构畸形的孩子进行产房外科手术。

  这一决定也得到了医联体合作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全国著名小儿外科专家的支持和指导。7月26日14时24分,患儿在产房娩出,等候在现场的医护人员立即为他开展系列检查,31分钟后,医护团队为他施行了全麻下“右上臂淋巴管瘤切除术”。1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孩子被送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

  产房外科手术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

  张轶男介绍,产房外科手术是指在胎儿出生后立即对胎儿疾病进行外科手术的模式。这类手术的优势在于将产房和外科手术室合二为一,减少了患儿在转运过程的感染机率,避免转运过程中能量丢失、体液丧失、感染机会增多等风险;而尽早的干预,阻止病理状态的进一步发展,术后管理明显简化,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此外,术后伤口的愈合瘢痕反应要优于延迟手术,同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产房外科手术对麻醉技术要求也很高。由于新生儿具有呼吸及循环系统不稳定、各个脏器发育不完善的生理特点,麻醉师要尽量减少使用麻醉药物的种类,精确掌握麻醉药的使用剂量,除了必须保证术中患儿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的平稳外,还要有效促进患儿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

  虽然产房外科手术,对于产前诊断发现的出生缺陷儿改善与预后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是每个出生缺陷患儿都适用。

  张轶男解释道,这类手术的开展必须要在患儿生命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产前诊断明确的基础上,有明确的手术指征,通过产房外科手术可以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情况下方可实施,如巨大的淋巴管瘤、消化道畸形、脐膨出、膈疝等。

  目前,随着小儿外科技术、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麻醉水平的不断提高,产房外科手术的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我省不断深入开展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先天性结构畸形疾病贫困患儿,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救治。

  “我相信,将来出生缺陷儿家庭会更多选择早期手术干预取代终止妊娠,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降低治疗费用,节约社会医疗资源。”张轶男说。

  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每年有80万至120万出生缺陷患儿,占出生人口的4%至6%。出生缺陷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致残率及提高人口素质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