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从七夕节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乌鲁木齐
2019-01-16 17:59

从七夕节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乌鲁木齐

原标题:从七夕节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乌鲁木齐市七夕节文化活动综述

2

8月17日,米东区古牧地东路片区管委会举行七夕·婚纱照见证当初誓言活动,9 对不同年代的夫妇同拍婚纱照,讲述爱情故事。(记者陈星宇摄)

新疆网讯(记者宋建华)穿针乞巧、为牛庆生、拜织女、吃巧果、七夕观星、乞巧祈福……这几天,形式多样的七夕节日习俗活动在我市各区县上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七夕节在新时代丰富多彩又不失神韵的演绎,传承和彰显着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传统节日展魅力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此之后,社会各界开始举办庆祝七夕活动,七夕节从古诗词和古装剧中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家的节日。

家住天山区的姜晓刚与妻子带着三岁的儿子一起过七夕,他给儿子讲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他说,咱老祖宗的东西,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2013年,家住天山区的姜晓刚选择在当年七夕节领结婚证。他说,他是听着牛郎织女的故事长大的,在牛郎织女相逢的日子领取结婚证,更有意义。

每年七夕节,姜晓刚都会与妻子庆祝,三年前儿子出生,小名叫小夕。

米东南路片区小水渠社区联合金安社区举办了“走近传统文化七夕”主题民俗课,用PPT课件、诗词诵读及专家解读等形式,将有关七夕的传统习俗和诗词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对七夕节有了新的认识。

这两天,我市各界举办丰富多彩的七夕节活动,有穿针乞巧、刺绣裁衣、观星活动,让大家知道七夕不仅有牛郎织女相会,还有各种节日习俗。

市文化馆理论研究策划部主任刘艳玲说,七夕主题不仅有爱情婚姻,还经历过星辰祭祀、幸福乞求、人间竞巧等历史变化,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七夕节等传统节日完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做好传承。

传统文化吸引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从而提升传统文化魅力。

乌鲁木齐城轨集团驻永祥街街道华裕社区工作队举办了一场“七夕诗词中寻找爱情记忆”活动,13位居民诵读了七夕诗词,讲述了各自的爱情故事。

牵着爱人手,70岁的陈赤英朗诵起现代诗歌《七夕》,“七夕已至,爱染秋意,这个七夕,我与你相约鹊桥,一起执爱兰舟……”

念到动情处,陈赤英与老伴儿已哽咽。他说,结婚41年来,没有玫瑰,没有钻戒,两人相扶相携,风雨坎坷一起走,感触最深的是“包容”与“责任”。

今年刚结婚的李峰与爱人一起参加了活动。他说,这个七夕节,他明白了婚姻路不仅有诗情画意,还有柴米油盐和磕磕绊绊,唯有珍惜和理解才能圆满。

七夕来临之际,我市9对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夫妻代表通过登直升机俯瞰达坂城区全貌,互赠表白信,唱情歌、诵诗词,回忆甜蜜岁月;市科协在市一中举办观星活动,近百名天文爱好者通过聆听科普知识讲座、现场观看星象等活动,仰望星空庆祝七夕节……市文化馆馆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胡玉梅说,历经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既能增强文化自信,也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意义。

转化创新绽光彩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米东区古牧地东路片区祥和社区联合爱心企业,带领九对老夫妻来到羊毛工镇花田摄影基地,举办了“七夕重拍婚纱见证当初誓言”活动。

看着82岁的妻子化好妆,穿着大红唐装走出来,87岁的增广伸愣了一下,赶忙上前挽着妻子的胳膊。

增广伸说,66年前结婚时,都不知道照相机是个啥东西,今天算跟老伴儿洋气了一把。

花田摄影基地每年都组织七夕主题婚纱摄影活动,每次都能吸引大量拍婚纱照的顾客。基地负责人马建说,这两年,婚宴、订婚等婚庆活动都会与七夕结合,既弘扬了传统文化,也增加了人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疆“花儿”代表性传承人王秀芳开始创作七夕主题的新疆“花儿”。

王秀芳说,她本来要在16日参加达坂城区七夕活动,但突然生病住院,就想漫(唱)一首七夕主题的“花儿”,她的想法得到了朋友、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系副教授马巧梅的全力支持。

“‘花儿’本就是反映爱情的民歌,而七夕节的主题也有爱情,新疆‘花儿’与七夕节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结合,定能出佳作。”马巧梅说。

马巧梅说,传统文化传承只有经过一代一代人的转化与创新,只有实现了与现代生活、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结合,才能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