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企业家频被谣言击中 “名人流量”屡遭黑手利用
2019-04-09 10:44

企业家频被谣言击中 “名人流量”屡遭黑手利用

原标题:企业家频被谣言击中 “名人流量”屡遭黑手利用

  近期,一则关于伊利的消息刷爆了互联网。受此消息影响,伊利股份3月26日股价巨震,盘中价格振幅为8.95%,下跌3.53%,较当日最高市值1791亿元蒸发了131.9亿元。伊利第一时间发布澄清公告。但各种版本的传言仍在持续发酵。

  3月26日,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失联”、“被调查”的流言突然大规模爆发,伊利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警察专门查证了董事长潘刚3月26日当天的行程,确认了潘刚当天正在医院看病,并有详细完整的开药、取药过程记录。”

  据相关报道,在此次伊利事件中已先后有6名涉案嫌疑人被警方控制。根据嫌疑人的交代,“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有策划、分工明确的网络谣言案。”

  针对知名企业家的谣言频发

  近年来,中伤知名企业家,博取眼球,甚至谋取不法利益的谣言案例屡见不鲜。最为过分的是2017年9月13日,一条“最励志的终身创业老人褚时健于9月13日逝世”的消息刷爆了网络,好好的企业家“被死亡”。而为了辟谣,褚时健和家人不得不出来面对媒体。

  虽然这些消息最后都被证实是谣言,但是对企业家和企业甚至是行业造成的伤害已经不可逆转。

  在这个科技飞速进步,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时代下,舆论场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除了报纸、杂志、电视、门户网站之外,还出现了自媒体、各种资讯类APP,还有很多个人开设的微信、微博帐号,因为企业家“名人流量”效应,所以给一些心怀不轨的“幕后黑手”创造了便利条件,他们通过网络制造舆论,轻则败坏企业家的名誉,重则会影响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给企业家营造好的舆论环境刻不容缓

  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说,“不实舆论对企业和企业家的伤害是无形的,民企的信心就是在这样的‘人言可畏’中逐渐流失。”并建言应加大对不实报道的惩罚力度,建立公开道歉机制,对严重影响企业形象的行为,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从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文件《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明确了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地位,强调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舆论氛围。

  如何保护好企业家声誉,打击谣言犯罪,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家宗庆后曾说过,请“让我们这些有良心、守规矩的企业免受谣言的伤害。让企业家和企业都能专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而不是忙着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