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建立新的经营主体 发展集体经济组织
2019-04-09 10:44

建立新的经营主体 发展集体经济组织

原标题:建立新的经营主体 发展集体经济组织

“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改革——安徽小岗村的改革。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乡镇企业和农村的改革带动了中国整个工业的改革和城市的改革。”

“乡村振兴战略问题写入党章,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是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绑到一起。农业问题不是一个产业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经济的问题,它是一个民族复兴的问题、社会的问题、政治的问题、综合的问题。”

华商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访谈录”继续进行。近日,在接受华商报总编辑杨君专访时,省农业厅厅长文引学侃侃而谈,既有改革开放之初的回顾,也有陕西农业前景的展望,既有农业结构调整,又谈到农产品质量安全。

>>“民以食为天”

数量的天,质量的天

华商报:过去朋友见面都问吃了没有,现在基本见面打招呼就问“你好”;过去说的“民以食为天”,现在如何理解这句话?

文引学:“民以食为天”现在实际上讲了两句话,第一个就是粮食数量的概念,第二个是粮食质量的概念。习总书记讲过,“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第一是粮食数量安全的问题,它是天,不能没有;第二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乎老百姓的生命健康的问题,它仍然是天。现在我们基本上解决了老百姓吃饭问题,因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我们必须强化优质的问题,第一个叫调优,围绕优去做文章,第二个围绕多元去做文章。

所以,我们进一步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省农业厅有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局,有专门的资金、有专门的办法来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现在我们省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达到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在是好的,老百姓是可以放心的,尽管有个别点上有一些小的问题,但那是局部的问题。总结一下“民以食为天”,一个是数量的天,一个是质量的天。

华商报:刚才来的路上,我们司机说想把户口迁回农村,想回农村发展。

文引学(微笑):农村资源的价值量在不断提升,确实会越来越增值,这主要由农业资源的多重属性决定。从旅游上讲我们叫乡村旅游,从农业上讲我们叫观光农业,站的角度不一样,农业的资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会不断提升,它是综合性的。

一说到多功能的农业内容还很多,前不久我们搞的趣味农业运动会,就是为了农村多功能的发展,它也是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增收内容,这也是给城市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内容,同时也是现代文化的一种体现。

>>陕西要持续推进

农业结构调整

华商报:请您谈一下农业农村对改革开放的贡献。

文引学:要谈改革开放40年,我觉得你们采访农业话题意义非常重大,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安徽小岗村,实际上就是这里拉开了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改革开放是相对于过去的计划经济所讲的,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闹革命,首先解决了老百姓的生存问题、土地问题。而在推进中国工业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实行了集体经济,为什么实行集体经济呢?当时中国一穷二白,工业的基础从哪里来?那就必须建立工农剪刀差,因为当时国家没有工业基础,基础只能来自农业,如果要按照正常的市场等价交换的话,那就不可能发展起中国自己的工业。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三农”又支持了中国的城镇化。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计划经济、大集体经济的情况下,基本上实现了中国工业化的积累。

但同时这种计划经济、大集体经济的僵硬制度限制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突破体制的问题已经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所以1978年实行了改革开放。

华商报:农业改革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农民增收问题?

文引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交给国家的,留给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首先,解决了老百姓吃不饱饭的问题;其次,改革开放的发展解决了农民的发展问题,在粮食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以后,我们就调整了产业结构。

接着是调整产业结构。上世纪80年代我省最早开始种几十万亩苹果,现在搞了1000万亩,持续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的收入就实现了不断增长,去年我省农民收入突破1万亿。

华商报:持续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有何具体措施?

文引学:我们现在主要的经济作物是苹果,全世界七个苹果里面就有一个产自陕西,三个猕猴桃里面就有一个产自陕西,现在陕西的茶叶面积也达到250多万亩。过去谁都不知道陕西产茶叶,现在陕西的茶叶在全国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成了陕南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最大产业,这都是产业结构上的调整。

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畜牧业,这几年我们的畜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尽管我们现在畜牧业的占比还比较低,百分之二十几,但是,畜牧业最大的进步是由过去一家一户老百姓的散养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经营,养殖业现在已经进入规模经营的阶段。

>>产业

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

华商报:您如何评价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文引学: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这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乡镇企业,它给农村的发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为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城市的改革,也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同时,乡镇企业对于中国整个大工业体系的改革,特别是对“砸三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推动了当时整个中国城市改革和工业改革。如果当时没有大量的乡镇企业,真的“砸三铁”了,谁来支撑这样的发展。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乡镇企业和农村的改革带动了中国整个工业的改革和城市的改革。

华商报:既然农业改革曾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重大贡献,那如何反哺农业?

文引学:到了今天,我们提出城乡融合发展,以工补农,也叫工业反哺农业,为什么工业要反哺农业呢?这是因为中国的工业发展来自于农业,没有工农剪刀差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工业积累,所以当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必须要支持农业。

还有个城乡融合发展,也就是城乡统筹的时候要强调城市带动农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中国发展到这一步,农村的资源不再是劣质资源,过去城市啥都好,现在农村的资源已经和城市的资源同等重要了,这个时候农村的资源和城市的资源可以对等交换。比如,过去一亩地,从农民手中征来就3万块钱,一变成招拍挂国有土地就是300万,而今国家出了若干个支持农村的政策,如农村的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城市的国有土地同质同价同权,这样的话把农村的这块资源就放开了,现在城市和农村共同要进行发展,资源是相统一的。

华商报: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有何重大意义?

文引学:能把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而是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绑到一起。

假如我们实现了经济强国目标,到那时城镇化率80%,还有20%的农村人口(大约3亿),如何推进这个建设,关乎中国未来的发展。所以把农业放在乡村振兴战略角度来说,农业问题不是一个产业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经济的问题,它是一个民族复兴的问题、社会的问题、政治的问题、综合的问题。

现在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持续增加,整个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发生很大的变化,农民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大家到农村去看,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村社会治理、精神文明、农村环境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正如大荔县搞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环境整治,对全省整个农村农民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有很大的变化提升,他们当时说三句话,一个叫清洁农村,第二个是富裕农村,第三个是幸福农村。

农业和农村的改革发展,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要基础,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

>>必须建立新的经营主体

以及与农民利益联结的机制

华商报:如何实现整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农民如何与大市场对接?

文引学: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很重要的问题是新的经营主体的问题,一家一户农民不知道他应该种什么,他的东西能卖到哪里去?那就要靠新的经营主体。

新的经营主体主要有:农村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当然现在还有种养大户,就靠这些大的新的经营主体去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化、标准化,只有这些新的经营主体才能推进农业的品牌化,一家一户地怎么去做品牌,品牌最后还要依托新的经营主体去打造。

只有新的经营主体才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再反过来引导布局产业,推进农业的生产标准化。所以,支持新的经营主体是我们要持续不断推进的一件事情。

当然,这里面要解决两个关键的问题,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支持新的经营主体,第二句话叫必须建立新的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缺一不可。如果我们不支持新的经营主体,如何带动农民和传统农业走向市场,如何实现我们的市场导向;但如果新的经营主体和农民没有建立利益联结关系机制,那你企业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你赚钱了,与农民有什么关系。

所以,只有建立新的经营主体以及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持续有效地解决好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问题,这其中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就是很重要的一种模式和一种方式。

>>农业的面源污染

是关乎整个环境的重大问题

华商报: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感觉也是迫不及待?

文引学:目前农业的环保关乎整个大的环境问题的整治。农业环保里面有几个方面,最关心的是面源污染,我们现在大量的化肥、农药使用以后,进入土壤渗到地下,进入河流,所以农业的面源污染是关乎到整个环境的一个重大问题。工业企业把它关了就完了,而农业不得不用化肥、不得不打农药,因此,农业污染整治任务很重。

第二个问题是现在大规模的养殖业,产生大量的牲畜粪便排泄物,这个问题不解决会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第三个问题是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农业环境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首先,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其次,对畜禽实行了禁养区、限养区的划分,远离河流网络,远离村庄人群;最后,对规模化养殖必须有环保设施跟进配套,比如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干湿分离,有机肥的建设,等等。

华商报:如何理解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农业的绿色发展的问题?

文引学: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是现在面临的一个巨大的任务,主要针对的是市场和消费的不断升级。过去我们有吃的东西就行了,而现在必须要有好的东西、优质的东西,这是第一个要优质;过去吃碗面条、吃个馒头感觉就不错了,而现在生产还不能满足消费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必须下功夫去调整,这给农业的发展也提出了需要,逼着农业要不断往前走,这是第二个要多元。

再接下来必须实现品牌化。我们去福建调研的时候,人家只有200亩地,一年挣上百万元,怎么实现上百万的收入呢?第一个是通过品牌来解决,第二个是通过现代信息手段来解决,所以搞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改革,实际上是市场化发展需求的问题。

其实,我还想说现在推进农业发展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效益,效益问题有两句话,第一句叫节本增效,节本增效就是通过依靠现代科技的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它的效率;第二句话就是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来提高整个农业的效益。

华商报:我省如何发展绿色农业?

文引学:在整个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我们陕西出台了两个地方法规,这在全国都是没有的,一个叫《果业条例》,一个叫《农业园区条例》。我们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大力发展陕西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就是保护 这个产业的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现在农业还是一家一户小的规模经营,没有规模化就没有专业化、就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品牌化,但是我们从什么地方去推进呢?就是从农业、种植业以3000亩、5000亩作为一个园区,养殖业可能是5000头、1万头做为一个园区,园区推进规模化。

目前,全省搞了362个园区,已经大大加快推进了农业的要素聚集,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生产。希望通过园区带动农业不断走市场、创品牌、提高农民增收,形成我们有亮点的农业。 华商报记者 郭魂强 摄影 邓小卫